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白色緞帶
◎譯 名 白絲帶/白色緞帶(台)
◎片 名 The White Ribbon
◎年 代 2009
◎國 家 奧地利/法國/德國/義大利
◎類 別 懸疑/犯罪/劇情
◎語 言 德語/義大利語/波蘭語/拉丁語
◎片 長 144 Mins
◎導 演 邁克爾·哈內克 Michael Haneke
◎主 演 蘇珊娜·羅莎 Susanne Lothar
提奧·特雷博斯 Theo Trebs ....Ferdinand
瑪利亞-維多利亞·德拉古斯 Maria-Victoria Dragus
艾諾·特雷布斯 Enno Trebs ....Georg
萊納德·朴羅夏夫 Leonard Proxauf ....Martin
詹妮亞·福特茲 Janina Fautz ....Erna
烏爾裏奇·圖克爾 Ulrich Tukur
伯格哈特·克萊斯納 Burghart Klaußner
約瑟夫·貝爾比奇 Josef Bierbichler
Jadea Mercedes Diaz ....Evas Schwester
Marisa Growaldt ....Magd
Michael Schenk
Steffi Kühnert
Anne-Kathrin Gummich
Paraschiva Dragus
Sebastian Hülk ....Max
Kai-Peter Malina ....Karl
Michael Kranz ....Hauslehrer
Ursina Lardi ....Baronin Marie-Luise
Leonie Benesch ....Eva
Christian Friedel ....Lehrer
Lilli Trebs
Vincent Krüger
Sara Schivazappa ....Nursemaid
Hanus Polak Jr. ....2. Kriminalbeamter
Marvin Ray Spey ....Hans
Leonard Boes
Ole Joensson
Levin Henning ....Pfarrerssohn Adolf
Aaron Denkel
Ernst Jacobi ....The School Teacher (voice)
Fion Mutert ....Sigi
Johanna Busse ....Margarete
Thibault Sérié ....Gustav
Gabriela Maria Schmeide ....The Steward's Wife
Rainer Bock ....The Doctor
Eddy Grahl ....Karli
Branko Samarovski ....The Farmer
Klaus Manchen ....The Farmer (voice)
波奇特·密尼梅雅 Birgit Minichmayr ....Frieda
Kristina Kneppek ....Else
Stephanie Amarell ....Sophie
德勒夫·巴克 Detlev Buck ....Eva's Father
IMDb User Rating: 7.8/10 from 54,523
★共獲得2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另外56獎項34提名★
◎簡 介
劇情
在陰森冰冷的環境中,講述了二戰前夜的一個德國小山村裏,一群合唱團的孩子們,生活在城堡主、傳教士、醫生、農民這個大家庭中,奇怪的事情接連發生,仿佛宗教儀式般的懲罰。
影片開始於小村莊裏發生的一系列莫名其妙的怪事:先是本地醫生在騎馬回家的路上,被一根繩子絆倒,而且受了不輕的傷,然後是地主的兒子被人捆起來拿鞭子猛抽了一頓。片名“白絲帶”此時登場了,它意味著純潔和無罪,卻更是屈辱的象徵,那些被懷疑跟這兩件事情脫不了幹係的孩子必須戴上它,以時刻提醒他們,他們背負了深重的罪孽,需要淨化心靈。理所應當的,報復性的暴力事件接踵而至。
故事背景發生在1913-1914年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德國北方一個鄉村,並透過一名曾在這個鄉村教過書的老師和她的未婚妻的眼中,來回顧這裏曾發生的一連串不可思議的事件。這些事件環繞在公爵、佃農、醫生、寡婦、牧師和一群德國孩子們之間,充滿著出軌通姦、背叛剝削和嚴厲的體罰管教,為這個寧靜的鄉村,種下了不可預知的禍因。 然而,如同麥克漢內克過去作品,最駭人的事件,絕對超越觀眾所見。《白絲帶》真正讓人不寒而慄之處,其實是在這樣一個備受體罰壓迫、環境剝削下所長大的孩子們,在二次大戰時成了納粹吸收的精英分子,最終危害並撼動了整個歐洲大陸。
幕後製作
話劇導演出身的哈內克1997年自編自導的影片《大快人心》,參加了戛納電影節的展映,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影片被提名最佳劇本。2000年他再次自編自導了影片《未知密碼》,贏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2001年他又帶來了影片《鋼琴教師》(La Pianiste),這部有些驚世駭俗的影片更是引發了轟動,在各大電影獎項中頻頻獲獎,並且獲得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2005年他自編自導的影片《隱藏攝像機》使他終於贏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另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第七大陸》(1989)、《螢光血影》(1992)、《機遇編年史的71塊碎片》(1994)和《趣味遊戲》(1997),都曾入圍戛納電影節各單元或進行展映。
2009年力作《白絲帶》是一部乾淨透亮的黑白片,影片的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德國北部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村莊裏。邁克爾·哈內克的新片回到了他賴以成名的經典主題,也就是罪惡、背棄和暴力。他的演員們表現得無可挑剔,至於導演本人,則一如既往地把他的典型風格——冰冷、精確、嚴苛和樸素——注入到了影片之中。
在接受媒體關於獲獎影片《白絲帶》的訪問時,邁克爾·哈內克的回答如下:
是什麼原因讓你將影片的主題圍繞在處於一戰前夕的這樣一個德國村莊?
為了這部電影我花了超過10年的時間,我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探究一群價值觀被誘導的孩子是如何被洗腦並且他們又是怎樣看待自己的。如果我們推舉出一條原則或一個理想,將其上升為政治或信仰,成為絕對至高的,那將會變得及其野蠻甚至會是恐怖主義。
在這部電影中我還設想的一個主題就是“上帝的右手”,影片中的孩子們全盤吸納這些觀點並且懲罰那些沒有百分之百服從的異類。此外,並不能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設置在德國就被簡單看待成是一部關於法西斯的影片,實際上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關於統一的模式和腐蝕的理想這一全球普遍存在的癥結。
為何要在拍攝中採用黑白影像?
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關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來自主流媒體(比如:攝影、報紙)現存的影像全部都是黑白的,然而通過當時的繪畫作品和我們所看到的相關電影,我們對18世紀的感知卻又是彩色的。我很喜歡黑白所以也就剛好碰到了這樣的機會。這同樣也激勵我以此作為一種特殊的敍述方式來製造出一種遙遠的效果。重點在於要尋找到適合的媒介來描繪自己的主題。
暴力和罪惡的主題是意味著你的作品風格的回歸嗎?
在我所有的電影中我都在試圖探索這些主題。在如今的社會裏,暴力這個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至於罪惡,因為我是在一個同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環境下長大的,因而這是一個無處不在的課題。你根本就沒有必要先成為壞人才會有罪惡感:這已經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白絲帶》中塑造了眾多角色,你是如何挑選並執導這些演員的?
在挑選演員方面,我是按照那個年代的照片來找面孔的,超過6個月的時間我們就找了7000多個孩子,實際上這一工作後來還要更加艱巨,因為不是說僅從外貌形體上優先挑選出來的就一定是最合適的,還要有天賦。
至於成年人,我會挑選原來跟我合作過的以及我比較瞭解他們的作品的演員。這樣在執導他們的時候,我通常僅僅是在不太對勁的時候才會跟他們指出來。如果整個團隊都很好,那麼演員們的工作也會進展得非常順利。
劇情提出的問題遠遠要比給出的答案更多。
這裏並沒有什麼好解釋的。我的原則就是永遠都要提出問題,以此來杜絕過於明確的情形——說一個讓觀眾自己都能找到答案的故事。在我看來,事情應該是相反和矛盾的,觀眾也絕對不會是導演的同事。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我會千方百計想盡辦法。我認為藝術就是應該提出問題而不是給出答案,也就是所謂的不確定性,而非危險性。
花絮
·2001年,一部驚世駭俗的《鋼琴教師》為邁克爾·哈內克贏得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05年,他再度憑藉《隱藏攝像機》贏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今年閉幕式上,評委會主席伊莎貝爾·於佩爾親自為哈內克頒發了金棕櫚獎盃,於佩爾正是《鋼琴教師》裏的女主角,這也是在伊斯特伍德親自將金棕櫚授予昆汀·塔倫蒂諾的《低俗小說》後,14年來又一次主席親自頒發金棕櫚。這位元擅長拍攝沉重主題的導演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歡樂往往是很稀少的,但是現在的確是我人生中真正快樂的時刻。”
·在一次採訪中,邁克爾·哈內克透露說一開始他是計畫要把《白絲帶》拍成三集的電視劇。
看完這部電影,會有種感覺,那就是如果歐洲社會都是這樣將孩子養育成人,那麼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希特勒可以得到這麼巨大的肯定,來屠殺猶太人,用這種方式養大的孩子,沒有幾個可以是人格正常的吧,這麼暴戾、冷酷而且不公平的價值觀,從小就深植在無辜孩子的身上,真的是太可憐了吧,這是真實的事件嗎?真的看完會令人有一股寒顫耶,不過導演的手法真的很棒很棒,相當高明的說故事手法,沒有刻意的去渲染,只是淡淡的說這個事件,不過看完我已經血脈噴張的憤憤不平了。。。真的是太過分了。。
電影是好看的,沒話說。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