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雙面薇若妮卡
◎譯 名 兩生花/雙面薇若妮卡/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薇洛妮卡的雙重生活
◎片 名 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年 代 1991
◎國 家 法國/波蘭/挪威
◎類 別 劇情/幻想/愛情
◎片 長 98 Min
◎導 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主 演 卡裏娜·謝魯斯克 Kalina Jedrusik .....La femme barjolée
伊蓮娜·雅各 Irène Jacob .....Weronika/Véronique
Jerzy Gudejko .....Antek
Gilles Gaston-Dreyfus .....Jean-Pierre
Chantal Neuwirth .....La réceptionniste/Receptionist
Philippe Volter .....Alexandre Fabbri
Wladyslaw Kowalski .....Le père de Weronika/Weronika's father
Thierry de Carbonnières .....Le prof/Professor
Guillaume De Tonquedec .....Serge
Alain Frérot .....Le facteur/Postman
Aleksander Bardini .....Le chef d'orchestre/Conductor
Lorraine Evanoff .....Claude
Claude Duneton .....Le père de Véronique/Father of Véronique
Jacek Wójcicki
Halina Gryglaszewska .....La Tante
Janusz Sterninski .....L'avocat/Lawyer (as Jan Sterninski)
Sandrine Dumas .....Catherine
Louis Ducreux .....Le professeur/Professor
Youssef Hamid .....Le cheminot/Railwayman
Nausicaa Rampony .....Nicole
Boguslawa Schubert .....La femme au chapeau/Woman with hat
Jacques Potin .....L'homme au manteau gris/Man with grey coat
Nicole Pinaud
Philippe Campos
Beata Malczewska
Dominika Szady
Barbara Szalapak
Lucyna Zabawa
Wanda Kruszewska
Bernadetta Kus .....Pauline Monier
Pauline Monier
Anna Gornostaj .....Weronika (Polish voice) (voice)
IMDb User Rating: 7.9/10 from 29,388
★共獲得金球獎提名另外8獎項8提名★
◎簡 介
兩個同樣名為薇洛妮卡的女孩子,20年前在兩個城市同時出生,一個是波蘭人,一個是法國人。她們有同樣的相貌,有同樣的音樂愛好,但卻從來沒有見過面,只是心靈仿佛相通,好像感覺到世界上還有另一個自己存在。波蘭的薇洛妮卡成為音樂劇的主唱,在一次表演中不幸暴斃在舞臺上;法國的薇洛妮卡則不禁感到心黯神傷。
【關於影片】
《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將宿命的神秘感和豐富敏感的感性情緒發揮到了一種極致的境界,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己說:“那是一個純粹關於感覺與敏感性——而且還是無法用電影表達的敏感性——的故事”。從影片開頭段落的寫意以及與情節的脫節我們就能體會到導演所營造的神秘氛圍,我們沿著這縷神秘的氣息走下去,會感受到整部影片都被不可知的宿命論和非理性的神秘力量所牽引所籠罩。影片大部分鏡頭被處理成金黃色的色調,傳達出法國式的神秘感,基耶斯洛夫斯基對這種色調的處理進行了解釋:“有了它,《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的世界才趨於完滿,足堪辯識。”當鏡頭被金黃色的濾鏡賦予一層看似不真實的光芒,基耶斯洛夫斯基帶領我們走出現實,走入心靈,在一片寂靜祥和中感受生命的真諦。
英國感知論的代表人貝克萊曾發問:事物可以由感知確定存在,那麼在感覺之外的存在是什麼?他認為在唯理與唯心之間存在著間隙,這種間隙被後來的神秘主義所填補了。這種說法正應和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這部作品,兩個維羅尼卡的存在,互相感知卻未曾謀面,導演用鏡頭潛入了她們的內心世界,捕捉了她們細密的情緒,令她們的靈魂在不同時空自由交流。這看似是一個不真實詭異的故事,但是影片終了,又有誰不相信冥冥中有另一個自我在觀照現實中的自我,兩個自我在不同的時空緯度中互相關愛互相牽扯。而對於基耶斯洛夫斯基來說,貝克萊所指出的唯理和唯心之間的間隙正是他自由創作的暢遊空間。
這個故事彌漫著一種淒美的愛憐。善於捕捉人物內心世界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喜歡觀察生活的碎片,喜歡在不知前因後果的情況下拍下驚鴻一瞥的生活點滴,穿梭在巴黎和華沙兩個城市間,他感受到其間微妙的神秘力量,他將這種冷靜、敏感、細膩融入在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之中,在鏡頭平緩的推拉間那種悲感撲面而來。借由他高超的表現技藝,深邃的思考緯度令得影片被贊為是一部“以女人的觀點、以她的感性、她的世界觀為經緯的女性電影”。
【關於導演】
出生在華沙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方面在共產黨的文化制度中成長,另一方面他的思想又與深厚的天主教文化和波蘭社會的嬗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基耶斯洛夫斯基以冷靜而理智的目光注視著紊亂而脫序的波蘭社會,他觀察到被緊張、無望的情緒和對未知未來的恐懼所籠罩著的波蘭人。天生悲觀主義,滿懷懷疑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曾經說過:“我們生活在一個艱難的時代。在波蘭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亂,沒有人確切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甚至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活下去。或許,我們應該回頭去探求那些教導人們如何生活,最簡單、最基本、最原始的生活原則。”他所感受到的整個世界也普遍彌漫著猶疑,在微笑背後隱藏著的是人性的冷漠。因此他的電影作品中永遠逃脫不了宿命這個永恆的主題,在其中融會了他對生命,對命運,對人性等深邃嚴肅的思考。
這位被尊為“當代歐洲最具獨創性、最有才華和最無所顧忌”的電影大師,他的電影語言就象哲理一般講述著人類精神層面的存在狀態,然而他的作品並不顯得生澀難懂,並被公認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詩情,又有希區柯克的敍事技巧”。《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則充分體現了他兼二者之長的深厚功力。宿命和神秘本身都是充滿懸念的詞,因此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中無一不看見他精心建構的敍事結構,無論是《機遇之歌》中生命偶然性所帶來的物是人非,還是《殺人短片》本就充滿敍事推動力的主題,還是精心構思的“三色”。而《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這個題目就飽含著濃烈的戲劇性氣息,而影片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講述兩個維羅尼卡在不同時空的生活,在相互的對應中創造出誘人的敍事動力。
在這個世界我們不乏洞察真理的哲人,也不乏故事講得驚心動魄的敍述者,然而基耶斯洛夫斯基這位以畢生體驗窮究個人生命的導演,他似乎在兩者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這位不妥協於政治,但向觀眾妥協,不把自己看成天才,但把自己的“受限”看作一種職業道德,不要個人至上,但不追求單向度藝術自由或探索的導演,他的作品不會被人遺忘,因為對生命這個人類終極思考的母題將永遠不會結束。
花絮:
·一位十五歲的女孩子告訴基耶斯洛夫斯基,自從看了《維羅尼卡的雙重生命》,她知道靈魂的確存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聽後覺得,只為了讓一位巴黎少女領悟靈魂的確實存在,拍那部電影就值得了。
·影片《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的成功,讓當年25歲的伊萊娜·雅各一舉成名。
·基耶斯洛夫斯基本來是想讓安迪·麥克道威爾來演薇羅尼卡。
精彩對白:
你說冥冥之中會不會有另一個人和你一模一樣,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單的?
————————————————————————
維羅尼卡:我有個怪異的感覺,我覺得我並不孤獨,這世界上不止我一個。
父親:當然不。
————————————————————————
維羅尼卡:是我?
木偶師:當然是你。
維羅尼卡:為什麼……為什麼是兩個?
木偶師: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我要多次的操縱她們,很容易把她們弄傷。試試?
————————————————————————
木偶師:我要讀給你聽嗎?1966年11月23日,是她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那天淩晨三點,她們同時出生在兩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都是黑頭發,褐綠色的眼睛,兩歲的時候都學會了走路,有一個在爐子上不小心燒傷了手,幾天後,另外一個也伸手去摸火爐,但手及時移開了,然而,她根本不知道她是無意識想燒傷自己……喜歡嗎?書名就叫“某某人的雙重生命”。我還不知道給她們取什麼名字……
這是我看過拍的最美的一部片子,所有的光影和影像鏡位設計,全是上上之作,而故事題材很藝術,搭配絕美,這真的是一部要用看的的電影,所有的搭配都必須去感受,無法言傳,莫名其妙的感動到落淚,劇情也不悲,但可以引導你的內心最深處去感動,真的是很棒很棒的老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