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意外的春天


英 文 名:Sweet Hereafter, The
中 文 名:意外的春天
別  名:甜蜜的來世/莫失莫忘
導 演:阿托姆·伊高安
主 演:伊恩·霍姆
薩拉·波莉
Russell Banks毛裏·切金
Mychael Danna上 映:1997年05月14日 法國
地 區:加拿大
對 白:英語
時 長:112 分鐘
類 型:劇情


IMDb User Rating: 7.7/10 27,243
1997坎城 "評審團大獎"."費比西獎國際影評人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1997年戛納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1998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1997年多倫多電影節最佳加拿大電影
全美各大影評人協會1997年度十大電影
★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2項提名另外33獎項52提名★

劇情介紹:

  描述一樁校車罹難事件,平靜的小鎮一夕之間喪失所有孩童。野心勃勃的律師史蒂芬,煽動居民控告政府,準備大撈一票。他忙著分化群眾,卻隱藏自己與女兒的人倫之痛。車禍的唯一倖存者、曾是高中校花的妮可,車禍後癱瘓。她的堅強,為小鎮帶來了春天。但是春天真的來臨了嗎?
  律師搜證的精采過程,成了導演對劇中人物的心靈探索。畫面唯美, 不論是劇情、音樂及鏡頭調度上,皆展現出令人驚豔的美學張力。

影評一:
  意外的春天:靜思人生的傷痛與遺憾
故 事:

  “這場車禍使得這次災難的父母、小孩都成了跟從吹笛手的童話小孩
  走入一個山洞,而進入後洞口就封閉起來了
  每個人都活在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有著一個意外的春天……”
  冬天一場學校交通車的意外事故,使得Sam Dent小鎮上的父母們失去了他們的孩子,正在悲傷的時刻,一位城市的律師來到了小鎮,開始說服父母們聯合起來打一場官司,控告那看不見的罪魁禍首,在訪查的過程中,平靜小鎮之下一些不為人知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而這些真相將會使小鎮分崩離析。人們要如何從這場傷痛之中重新站起來,重新掌握未來的春天呢?
  
影評二:這是一部別致的加拿大影片。
  
  沒有看過加拿大影片,沒想到看到的第一部就如此精彩。迷人的音樂和悲傷的鏡頭緩緩地講述了人物內心的痛苦。直譯的話,片名的意思是“甜美的來世”,對應事故發生後的小鎮,意味深長,這樣也許更能理解影片的涵義。
  
  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律師米切爾來到小鎮上調查一宗校車交通事故。但這不是一部懸疑片,觀眾一開始就知道,在一個清晨,滿載鎮上孩子們的校車墜入了冰湖裏,只有兩個倖存者,司機多洛蕾絲和女孩妮可。故事有三條平行線互相穿插,一條是米切爾與鎮上成人的接觸,一條是事故前一段時間鎮上人們的活動,一條是米切爾在飛機上向女兒佐伊曾經的朋友愛麗森訴說自己和佐伊的關係。
  
  佐伊是個癮君子,又感染了愛滋病。她每次打電話只是向米切爾要錢,米切爾痛苦地感到,他早就失去了這個孩子。鎮上的人們也失去了孩子,不同的是原因出自一場事故。與其說米切爾替鎮上的人打官司是為了掙1/3的賠償金,不如說他是代表他自己向社會要求補償失去女兒的痛苦。
  
  米切爾在調查中發現,多洛蕾絲沒有主見,無論做什麼都要徵求丈夫的意見,雖然中風後坐著輪椅的丈夫已經言語不清;比利是個越戰老兵,他的妻子因癌症去世,留下一對雙胞胎兒女,那天清晨他親眼看到雙胞胎乘坐校車翻下公路沉入冰湖,飽受戰爭之苦,喪妻之痛的比利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麗莎夫婦已經毫無感情,夫妻爭吵不斷。
  
  無所不知的電影導演更是告訴觀眾,比利和有夫之婦的麗莎通姦,妮可和自己的父親有亂倫關係。這個充滿旅館業主、嬉皮士、搖滾樂的資本主義小鎮其實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電影有兩個亮點,一個是米切爾講述佐伊3歲的時候,在遠離醫院的別墅裏被毒蟲咬傷,醫生在電話裏囑託他準備一把小刀,隨時準備在女兒麻痹時切開她的氣管。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細節。想想吧,一個父親,為了拯救女兒的生命願意將刀伸向女兒的喉管,而現在卻因為女兒成為癮君子就放棄他了。
  
  另一個亮點是導演的神來之筆——妮可讀勃朗寧的詩作《哈梅林的花衣吹笛人》。這則兒童讀物原本講的是個誠信的故事:哈梅林鎮遭受鼠害,吹笛人用笛聲將老鼠誘到河中溺死,卻沒有得到應得的報酬。於是他用笛聲誘出村中兒童,將他們永遠關閉在山洞裏,倖存者只有一個瘸腿後行動不便的孩子。
  
  妮可在事故前一夜給比利的雙胞胎讀這首詩成了一個隱喻,這個據說在原著小說中沒有的安排為影片增加了一抹神秘的耐人尋味的色彩。這首詩的運用沖淡了影片題材本來濃烈的社會問題氣味,也全無勃朗甯原詩道德教化的意味。故事末尾,倖存者妮可坐著輪椅,與勃朗寧詩作中的瘸腿孩子對應。影片在問鎮上每一個人,在問律師米切爾:今天的痛苦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呢還是因為你自己呢?
幕 後:
  本片是加拿大導演阿托姆·伊格楊首度改編自小說的作品,原作者羅素·班克斯(Russell Banks)創作這個故事的靈感是來自真實事件。導演將這個故事的順序重新拆解,並更動了部份劇情,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三、四條不同時間的故事線彼此穿插,不按順序地排列著,一步步地帶領觀眾進入劇中人物的心靈世界。而本片最觸動人心的地方,在於對傷痛的刻劃,對人生中無法挽回的痛楚,導演在此做了最動人的描寫。

  儘管這是伊格楊第一次拍攝一部並非他自己提供故事內容卻擔任改編編劇的影片,但它同樣具備了伊格楊獨特的個人風格:理性、超然甚至有點冷漠的影像,細膩的人物關係分析和敍事方式,而且製作精良、技巧嫺熟。

  該片最值得一提的要算是其獨特而複雜的時間結構了。一個平靜小鎮上發生的一起汽車事故是全片的中心事件,但導演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告訴你這一事故的前因、經過、結果,而是通過不斷的閃回讓敍事在三個不同的時空間相互自由的結合與交叉。把事故前後小鎮中不同的人事交錯呈現,並時不時地穿插進律師 Stephens對自己與女兒關係的回憶。這樣的結構安排正暗合了回憶時那種無序的意識流動,觀眾在目睹不同人的敍述和回憶後漸漸豐滿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也同時瞭解了小鎮中不同人物的情感、命運和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伊格楊特別喜歡探討這種複雜的人物關係。在片中,最令伊格楊發生興趣的是小鎮中各式各樣的人際關係:家庭成員之間的、戀人之間的、社區成員之間的,當然還有個人與社區之間以及小鎮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伊格楊不僅在影片中清楚地展現了這些關係,並且還在不同的具體環境中講述了這些關係的變化和引起變化的原因。

  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的結構和關係,伊格楊表現了一個出色導演的非凡才華:從容不迫的場面調度和縝密流暢的分鏡頭安排。他對劇中人物感情創傷的癒合和妥協進行了精確而深刻的觀察,同時又使整部影片充滿了獨具風格又飽含生氣的要素。

  該片中的許多演員都經常出現在伊格楊的作品中。他們的表現準確、豐滿且極富感染力。尤其是年輕的Dolores的扮演者Gabrielle Rose,當她兩次念出那段關於“魔笛”的內心獨白時,微妙細緻的情感會一直滲透進你的心靈。值得一提的是,她還在影片中自己演唱了插曲。

  此外,該片攝影Paul Sarossy(也是美國獨立影片《痛苦》Affliction的攝影師)那些精緻、冷峻的畫面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伊格楊的這段自述也許可以作為這部講述孤獨和愛的尋找的影片最好的注解:“在我許多的影片中,中心人物總在尋找他們的個性和表達他們的方式。”




這片有幾項特點,不過因為我已經看過這樣的東西,就是剪接的時間續用穿插的方式,所以剛開始你會搞不清楚,現在是什麼時候,導演用現在和過去畫面穿插,而且是三個時空,所以搞不大懂什麼是什麼,值得肯定的一點,導演取鏡非常唯美,為了讓觀眾感受到那個小村莊的巨變,幾個大LANG抓的很美很美,加拿大的特色感,所以你也會發現加拿大超美的,那種大山大水的壯大,小村莊的純樸,導演把這些感覺都拍出來了.

劇本的部分本身是很傷痛的一件事情,但整個事件沒壞人,就是個意外,但這個意外卻又產生另一個意外,只能說人心是很複雜的東西,善惡你都可解讀,很棒的故事題材,很精巧的劇情設計,真的是難得好電影,難得在這麼以前的東西,感覺製作的非常的細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