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曾經。愛是唯一


◎譯  名 一生的唯一/曾經
◎片  名 Once
◎年  代 2006
◎國  家 愛爾蘭
◎類  別 劇情/音樂/愛情
◎語  言 英語
◎片  長 85 min
◎導  演 John Carney
◎主  演 Alaistair Foley .... Bassist Dude
      Catherine Hansard .... Singer at party      Glen Hansard .... Guy
      Kate Haugh .... Baby
      Senan Haugh .... Husband
      Darren Healy .... Herion Addict
      Gerard Hendrick .... Lead Guitarist
      Bill Hodnett .... Guy's Dad
      Markéta Irglová .... Girl
      Danuse Ktrestova .... Girl's Mother
      Pat McGrath .... Drunk
      Sean Miller .... Bank Manager
      Geoff Minogue .... Eamon
      Leslie Murphy .... Mother
      Wiltold Owski .... Man watching TV
      Marcella Plunkett .... Ex Girlfriend
      Praghosa .... Hari Krishna
      Pete Short .... Singer at party
      Krzysztos Tiotka .... Man watching TV
      Hugh Walsh .... Timmy Drummer


IMDb User Rating: 7.9/10 from  93,693 
★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另外21獎項29提名★

◎簡  介 

  我們可能經常會在地鐵站、天橋上看到彈著吉他賣唱的藝人,也許是現代城市的生活步伐過於快節奏了,我們大多數時候只是輕輕一瞥然後繼續行色匆匆,甚至沒有時間琢磨一下自己剛剛聽到的是什麼歌……這個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就是一名在街頭賣藝的小夥子,地點則切換成了愛爾蘭的首府都柏林。他是與眾不同的,不會彈奏那些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賺觀眾緣,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無法自拔,絲毫不會受到身邊環境的打擾,幾乎要與城市一角的黑暗與晦澀融為了一體。

  然而這一切,都在一個傍晚發生了變化。當男孩猛然發現一個女孩站在自己面前、瞪著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自己時,他並不知道她站在這裏有多久了……當時他正在彈奏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那是他自己創作的,為了紀念一段傷心的往事。女孩發現了男孩詢問的眼神,突然發問:你是不是曾經心碎過,所以為她寫了這首悲傷的歌?賣藝的男孩嚇了一跳,他從沒見過這麼大膽的女孩,但是他自己也承認,這個女孩看透了他的心。隨著交談的深入,女孩得知男孩白天的工作是吸塵器的修理工,她興奮地大叫了一聲--她正好有一台壞掉的吸塵器需要維修。

  兩天以後,她將吸塵器拿到男孩父親開的修理店中,女孩告訴男孩,自己是來自于捷克的移民,雖然平時以賣花女的形象示人,其實她一直沒有放棄古典鋼琴的演奏。可是她太窮了,根本就買不起鋼琴,於是有一位好心的樂器行老闆,允許她每天在午飯時間去他的店裏彈奏一個小時的鋼琴……女孩將男孩領到她媽媽的家裏,男孩驚訝的發現,女孩還有一個兩歲的女兒,是一個單親媽媽。

  在女孩每天都要消磨一小時的樂器行裏,她和男孩第一次有了共同演奏的機會,他是主彈,而她是伴奏。男孩發現女孩在伴奏方面的天分極高,當德國作曲家孟德爾森的音樂從她指尖流淌出來時,再配以那柔軟、脆弱的嗓音,竟然一下子變成了一首偉大的伴奏曲--男孩在女孩的啟發下,創作靈感如泉水般湧出,而愛情,也隨之萌芽,男孩知道,自己找到了靈魂的另一半。後來,一名貝斯手和一名鼓手分別加入到男孩和女孩的行列中,他們組成了一個樂團,可惜由於成員的默默無聞以及低下的社會地位,他們無故受到一位元知名音樂製作人的嘲諷。然而,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這個以男孩為中心組建的樂團就改變了那位元音樂製作人的態度,最終獲得了相應的尊重。

一句話評論:

《曾經》並非一部完美的影片,尤其是開頭的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處理得不夠穩妥,但在華麗的音樂的襯托下,故事隨即進入了一段美麗的愛情中,很容易就讓觀眾忽略了那麼一點小瑕疵。——電影手冊

這是一部成熟飽滿的音樂電影,內容與歌曲的銜接嚴絲合縫,一點都不突兀。——綜藝
用一雙電影人的眼睛、一顆詩人的心,創作出這個動人的愛爾蘭故事,影片中更是包羅了多
首經典的歌曲。——紐約時報

約翰?卡尼的執導方式謙遜、不裝腔作勢,能夠看得出來,影片的原始劇本肯定短的要命,剩下的,就用音樂來說話吧。——電影威脅

影片通過音樂製造了一個獨特的故事環境,這裏有一對通過歌聲來表達情感的情侶,他們之間的愛情,是不求回報的,就像音樂本身一樣,有時候安靜舒緩,有時候盪氣迴腸。——噪音評論
花絮:

·在拍攝影片的開頭部分時,因為這組場景需要拿長鏡頭拍攝,所以工作人員都離得遠遠的,而且沒有通知過往的行人他們正在拍戲……這時候,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了一個想當英雄的圍觀群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傷了影片中扮演小偷的人。

·在拍攝期間,因為最開始為影片投資的“南方公園”電影公司的破產,而使得演員和導演都受到了顯而易見的連帶影響,因此有一組被稱為“蒂米”的音樂家,離開了劇組。

·影片中關於都柏林的鏡像,包含了導演約翰·卡尼和主演葛籣·漢薩德在影片拍攝之前差不多10-15年對於都柏林所有記憶的總結——那不僅僅是一個屬於工人階層的城市。

·約翰·卡尼曾經是葛籣·漢薩德組建的樂隊“The Frames”的成員之一。

·這個故事其中的一個部分是根據約翰·卡尼的真實經歷改編的:生活在都柏林的卡尼,曾經與生活在倫敦的女友維持了一段非常長時間的遠距離戀愛。

·影片中有關那個男孩的女友的閃回膠片……其實裏面的女孩就是導演約翰·卡尼現實生活中的女友。

·葛籣·漢薩德的母親友情客串了一位宴會上的歌手。






很有創意的導演手法,幾個鏡頭處理的很有新意,整的調性令人為之一亮,劇本也不錯,小市民的戀曲,小小的卻溫暖,很不錯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