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哭泣的草原

英文名稱: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 Trilogia I: To Livadi pou dakryzei
別名:三部曲之哭泣的綠地
發行時間:2004年
電影導演:Theo Angelopoulos
電影演員:Giorgos Armenis
     Vassilis Kolovos
     Michael Yannatos
     Eva Kotamanidou
     Toula Stathopoulou
     Aliki Kamineli
     Thalia Argiriou
     Alexandra Aidini
地區:法國,義大利,希臘
語言:希臘語

【片名】Trilogy The Weeping Meadow
【譯名】哭泣的草原/三部曲之哭泣的綠地
【年代】2004
【國家】法國/義大利/希臘
【片長】162Mins
【類別】劇情 / 愛情
【語言】希臘語
【導演】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Theo Angelopoulos
【主演】亞歷山卓•阿第尼 Alexandra Aidini .... Eleni
    尼克斯•派桑尼蒂 Nikos Poursadinis .... The young man/Alexis
    Giorgos Armenis .... Nikos, the violon player
    Vassilis Kolovos .... Spyros
    Toula Stathopoulou .... The woman at the bar
    Thalia Argiriou .... Danae
    Grigoris Evangelatos .... Le professeur

IMDb User Rating: 7.8/10 from 2,490 users
★共獲得2獎項5項入圍★


【簡介】

  本片是總長七個小時的三部曲首部,講述了一對希臘流亡夫妻的坎坷歷程,從1919年蘇聯內戰期間,到從烏克蘭的Odessa回國定居、至1949年希臘內戰結束,這對夫妻經歷了半個世紀的動亂。先是在俄國革命時被趕離家鄉,接著又被掛上政治犯遭受迫害,他們不斷地逃離,度過了顛沛流離的一生。已接近70歲的西奧•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國寶級電影大師,他曾執導了感人之作《永恆的一日》(Eternity and a day)奪得1998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影片無一例外,都具有感傷詩意的風格,表現出大師涵蓋生活的凝練的功力和特殊的詩性藝術境界。本片的兩位主演都剛剛從演藝學校畢業,另外,拍攝資金有一半以上靠希臘電影中心支助。

《希臘三部曲》是希臘大師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的最新作品,也是安哲立足於21世紀,回顧2 0世紀滄桑希臘的系列電影。全部電影將分成三個獨立的故事進行,時代背景則從20世紀初跨越至21世紀,訴說著希臘百年來的滄桑近代史和人民顛沛流離的命運。

希臘大師安哲羅普洛斯原本在他以《 永遠的一天 》(Eternity and a day)奪下1998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影片金棕櫚獎時,就因太過勞累而曾興起了不再拍片的念頭。直到四年後,他意外讀到了《希臘三部曲》(Trilogy)的企劃案時,他的創作 靈 感不斷湧現。在大受劇本感動之餘,欣喜若狂的他於是改變了初衷,決定投身拍攝《希臘三部曲》作為他一生跨越文學、哲學和電影不同藝術領域所有成就的總結。由於《希臘三部曲》全部製作預算高達台幣十億元,除了泰半資金來自希臘電影中心和希臘奧林匹克文化中心的支援外,其餘資金幾乎集結了全歐洲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各方包辦,足見安哲羅普洛斯在歐洲的超強人氣與號召力。

《希臘三部曲》將分成三個獨立的故事進行。第一部電影《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 ,故事取材自希臘 神話 【Oedipus Rex and Seven against Thebes】,是關於一個女人的命運和她的愛情悲劇。全片都在希臘拍攝,所發生的年代背景則開始於1919年俄國內戰奧德薩紅軍的入侵,再穿越過兩次 世界大戰 期間的義軍、德軍入侵,最後結束於1949年希臘自身的內戰。電影劇情則以一對年輕音樂家夫妻相愛與分離的多舛命運為主軸,帶出一首人生、愛情與親情的絕美交響詩。電影中女主角艾蓮妮(Eleni)的美夢結束于死去的丈夫于1945年時從南太平洋戰場寄來的最後一封信:"…夢見你彎下身來,伸手觸碰這片濕漉草地。當你抬起手時,幾顆露珠…竟如淚光般地落下…"。

三部電影總長將接近九小時的《希臘三部曲》,不但將創下希臘電影史上拍攝資金最钜的紀錄,也為希臘百年來的近代史和電影史,作了一次最極致輝煌的完美結合。第二部的《希臘二部曲:希望之翼》(The Third Wing)決定在俄羅斯、東歐及義大利等地取景,目前已進入籌備階段;而最後的《希臘三部曲:永歸來》(The Eternal Return)則將選在北美拍攝。

《故事大綱》
1921年,一名美麗女子艾蓮妮為躲避俄國紅軍內戰,跟隨一群希臘移民逃回了希臘…。艾蓮妮愛上一名年輕音樂家,不料這位音樂家的父親卻想將艾蓮妮據為己有;這對小情人只好連夜倉皇逃到希臘的帖撒羅尼迦,卻就此開始了他們30年的飄泊生涯…。

艾蓮妮的先生以演奏手風琴維持生活,但他對人生和音樂充滿著熱情,一心希望能先赴美國完成音樂夢想,進而將他心愛的妻兒接去團聚。在艾蓮妮的依依不捨的祝福下,他於是隻身去了那個令他覺得充滿 希望的國度,艾蓮妮則留下來撫育兩個年幼的雙胞胎男孩。 不幸的是,兩次 世界大戰 開始蹂躪希臘,可憐的艾蓮妮被當成罪犯關進了監獄。鐵窗歲月間僅知更換了許多不同軍隊的管治,她心愛的丈夫和 孩子 們卻都音訊盡失。

多年後,滿心期待全家能重新聚首的艾蓮妮終於被釋放了。當她費盡千辛萬苦找到她的 孩子 時,卻發現才剛長大的兩個雙胞胎男孩竟在接踵而至的希臘內戰中,分派屬兩方敵對的陣營,互戰而死…。 青春已被烽火歲月耗盡的艾蓮妮,傷心欲絕下僅存的一絲希望,就是丈夫的儘快歸來…。

《導演介紹》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是希臘最偉大的導演,1935年4月他出生于雅典的一個小康家庭。安哲在雅典大學畢業拿到法律學位後,他進入了巴黎的高等電影學院就讀,但因為與教授意見不合而輟學。1964到1967年間,安哲回車希臘為當地知名報紙撰寫影評,並於1965年開始正式拍攝他的第一部作品《福爾曼故事》(Formix story),敍述一個流行音樂團體的故事。這部電影雖然因為他與製作人之間意見紛歧而未完成,但卻成為他導演生涯的起點,並一步步地邁向高峰。安哲之後成為「希臘新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導演,作品並不算多的他,卻在全世界各大影展中接連奪下了許多大獎。

安哲是政治犯的兒子,童年時期幾乎不記得父親的面貌,他甚至曾陪著母親一邊垂淚,一邊在墳場中翻找父親的屍體(他甚至將此經驗拍攝在《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The Weeping Meadow)中)。家國的動 亂 ,人民的悲情,他比一般人有更早慧,也有更深沈的體悟。安哲擅用長鏡頭遠拍希臘的山河歲月和癡情男女額頭上的年輪刻痕,鏡頭在在傳達著他對亂世的悲憫和紅塵的歎喂。而每段美麗至極的畫面裏,也總是適時浮現出他的知音-希臘名電影編曲家卡蘭德若(Eleni Karaindrou)的動人音樂,讓鐵石心腸的人也不禁會淚濕衣衫。安哲對電影的掌控非常爐火純青,他絕不容絲毫失控或敗筆,作品每每令人摒息。除了電影之外,安哲對於文學和詩也有很高的造詣,希臘能出現了這麼一位融合詩與哲學於電影作品中的導演,確實是件絕美之事!

安哲在2002年時,決定投身拍攝史詩電影《希臘三部曲》(Trilogy)作為他一生跨越文學、哲學和電影不同藝術領域所有成就的總結。第一部電影《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現正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上映中。目前的安哲正在籌拍《希臘二部曲:希望之翼》(The Third Wing)。

《演員介紹》

希臘女星雅麗珊卓艾汀妮《希臘首部曲》中展現清麗氣質

年24歲的希臘女星雅麗珊卓艾汀妮(Alexandra Aidini)出生於羅馬,畢業于雅典。目前仍是學生。艾汀妮以她獨特的氣質,深獲了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Angelopoulos)的賞識,獲得了演出《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女主角艾蓮妮的機會。她在片中從年輕演到中年,也從小女孩演到成熟婦人,她在戰火中被恩人救出,愛上了恩人的兒子,恩人卻想將她據為己有。她雖與情人如願私奔,卻也開始歷經了戰火的摧殘和世事的滄桑,從清純的女孩、戀愛中的女人、傷心遇絕的母親…到失去最愛的婦人,她一生的悲慘遭遇讓人無語問蒼天。艾汀妮在電影《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中幾乎從頭演到尾,有著十分吃重且精彩的演出。

希臘男星尼可斯保山尼狄斯《希臘首部曲》 亂 世浮生, 浮生若夢

現年22歲的希臘男星尼可斯保山尼狄斯(Nikos Poursanidis)出生于雅典。2003年,安哲羅普洛斯在他學校裏選擇了他當【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男主角,主要看上他特有的藝術家氣質。保山尼狄斯在片中飾演一名手風琴音樂家,傾其一生追逐他的愛情與理想,卻因戰火無情毀掉了他原本寄望的美好天倫和大好前途。 亂 世浮生, 浮生若夢 ,成為他一生的寫照。保山尼狄斯精准演出了一名有志難伸的抑鬱手風琴家,每場戲都令人動容。

希臘影帝吉歐格亞曼尼斯《希臘首部曲》萬般 豪情 化成灰燼!

希臘影帝吉歐格亞曼尼斯(Giorgos Armenis)是男主角尼可斯保山尼狄斯的老師。他是一位名演員,也是一位名作家,更是一個名導演,他同時並在希臘戲劇學院裏任教。亞曼尼斯此次應多年好友安哲羅普洛斯之邀,演出《希臘首部曲:悲傷草原》男主角恩師一角,他才藝橫溢卻因為被通緝為政治犯而成為流浪藝人,一身傲骨使他絕不演奏給不懂他的餐廳裏的 飲食男女 ,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行事風格卻使他更顯孤獨。他賞識、挖掘了男主角成為名手風琴家,鼓勵、羡慕他能去美國發展音樂人生時,卻不料戰火所及無人倖免,人生縱有萬般 豪情 亦成灰燼!影帝吉歐格亞曼尼斯在片中的演出之精彩,不言可喻!

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已經幾年不見他的作品出現。這次在台中可以免費看他一系列的片子,實在驚喜。

七八年前,在金馬影展上,第一次認識了安哲羅普洛斯,《養蜂人》、《霧中風景》這兩片,電影中,導演用詩般的敍事描述他眼中的希臘,那介於『真實』與『想像』間的微妙。

你在水邊慟哭,低吟著悲歌苦調。
海岸邊的悲哭海豚,也不如你淒涼;
灰藍海面上的海鳥呻吟,也沒有你悲涼。
                  ─希臘詩人莫斯秋思

這次安哲羅普洛斯與伊蓮妮 克卓蘭(Eleni Karaindrou)又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人生風景呢?等候生命的通知。

劇情大綱

1921年,一名美麗女子艾蓮妮為躲避俄國紅軍內戰,跟隨一群希臘移民逃回了希臘,艾蓮妮愛上一名年輕音樂家,不料這位音樂家的父親卻想將艾蓮妮據為己有;這對小情人只好連夜倉皇逃到希臘的帖撒羅尼迦,卻就此開始了他們30年的漂泊生涯…。

不幸的是,兩次世界大戰開始蹂躪希臘,可憐的艾蓮妮被當成罪犯關進了監獄。

鐵窗歲月間僅知更換了許多不同軍隊的管制,她心愛的丈夫和孩子們卻都音訊盡失。

多年後,滿心期待全家能重新聚首的艾蓮妮終於被釋放了。

當她費盡千辛萬苦找到她的孩子時,卻發現才剛長大的兩個雙胞胎男孩竟在接踵而至的希臘內戰中,分派屬兩方敵對的陣營,互戰而死…。

青春已被烽火歲月耗盡的艾蓮妮,傷心欲絕下僅存的一絲希望,就是丈夫的儘快歸來…。

[藍祖蔚的電影筆記]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88472

今年的臺北很南歐,巴爾幹半島上兩位重要的作曲家將相繼來臺灣演出,六月份,是戈蘭 布列高維奇(克),十月份則是希臘的卡蘭德若,喜歡電影音樂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了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

希臘國土有三分之二都是山地丘陵,地理的起伏 線,反應在飽經動盪戰亂的男女身上,就像額頭上那一道道時空的深切刻痕。

艾蓮妮 卡蘭德若(ELENI KARAINDROU)在希臘中部盧梅裏山區中(Roumeli region of central Greece),,對外交通很不方便的泰吉歐村莊Teichio中出生成長,她的童年就被大自然的天籟所包圍,她記憶裏有:「風的高亢卑柔,雨打在石板屋頂,再汩汨奔流,還有雪的靜音。」

希臘人到底有多愛唱歌,我們很難查考,世人都說希臘戲劇是世界戲劇的源頭,而希臘戲劇,不論是悲劇或喜劇,都有一組「合唱團」角色,以歌聲、朗誦及舞蹈串連劇情。

所以即使偏遠如泰吉歐村莊,每逢節慶時,村莊父老自然會吹奏起笛蕭同樂,輕揚的音樂聲一個山谷接一個山谷迴響著。

玉米收成的季節裏,農村婦人徹底趕摘玉米,廣場上,婦人手忙著摘剝玉米,嘴上則是以高頻的嗓音唱著疊詞多音的地方歌謠;卡蘭德若就和其他的小孩子們一起躺在廣場上,聽著媽媽們的歌,數著天上的星星。教堂裏經常頌唱著拜占庭風味的聖詩,祭司帶頭吟誦,男聲持續相和。

八歲那年,卡蘭德若舉家搬到了雅典,她才開始發現世界上有汽車、有電,有收音機,還有電影和鋼琴。更巧的是,她的新家旁邊就是一家露天電影院,不必出門,站在窗臺邊,她就可以一部電影接著一部看,只是比別人更方便的是,別人只是看著電影,她卻可以邊看電影,邊彈著琴,就在電影和鋼琴之間,她不但找到了生命中真正可以燃燒的激情,也看到命運之神的巧妙安排。

天生有音樂細胞的卡蘭德若,頭一回坐上琴椅,就可以在琴鍵上自在地即興創作,她雖然在雅典的希臘音樂學校學了十四年的鋼琴和音樂理論,但是在作曲方面卻是無師自通,渾然天成的。學生時代,她就寫過不少流行歌曲,「因為旋律很自然就會找上我來」,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投身商業世界。

一九六七年,希臘軍人奪權成功,卡蘭德若被迫帶著兒子移居到巴黎,在法國政府的獎助下,她開始研究民族音樂學,也因為知識的積累,對於童年的音樂印像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同樣地,在巴黎的時刻,她也開始接觸吸收爵士樂的精華,不論是地方民謠或是爵士樂,同樣都帶給了嫺熟古典音樂的卡蘭德若新鮮的引領和刺激。

重回雅典之後,她在ORA文化中心創設了傳統樂器工作坊,也在第三電臺負責民族音樂部門,從此她開始大量地創作樂曲,她形容自己的創作是:「我認識了自己的世界,我靠著自己的感受去創作樂曲,拋開了定型的意識形態和成見。」

不少現代劇場的劇作家請她譜寫音樂,但是她也試著古典喜劇大師亞裏士多芬尼的新編劇作作曲,她本來就有歷史和考古學的碩士學位,後來又研究了民族音樂學,再加上電臺的工作,投身於古典器樂和口語歌謠的保存和研究其實是相當自然的轉變,她在自己的作品裏經常使用一種類似揚琴的山多利琴和木蕭做主樂器,其實就反應著希臘的音樂傳統。

不過,她對於古典器樂的使用是別具隻眼,她希望以非傳統方式來使用傳統樂器,「山多利琴可以取代鋼琴,鋼琴也可以取代山多利琴。我不會把自己的概念和民俗音樂雜混一起,古典樂器的樂聲在我腦中響了一輩子,它們的色彩和聲音是值得表現的,我想像些什麼,我就用樂聲來畫下來,做為一位作曲家,和做一位古典器樂的愛好者,是兩股不同的脈流,有一回,我試著想把他們合而為一,我遇見了一位天才型的吉普賽笛子即興演奏高手,我想把他帶到我的音樂裏面,花了四天四夜時間,他怎麼也吹不好我寫的曲子,我懊惱極了,好像把一隻美麗的小鳥關進了鳥籠之中,他吹自己的曲子是多麼的優美自在,我就告訴自己:『下次,再不犯再這種錯了。』」class="MsoPlainText">

1977年,她第一次聽到挪威薩克斯風手楊 賈巴厘克灌錄的唱片「所在」,突然就有一股非常熟悉的感覺,「好像有一種很貼近,很貼近我的國家的感覺。有很厚鬱的巴爾幹風味,後來,等到我替電影『養蜂人』譜寫音樂的時候,我就知道只有楊能夠吹出這種色彩。」她曾自稱是精神上四海為家的人,因為各種動聽的音樂都能引起她的共鳴。

1979年,她替導演克利斯多菲的電影「流浪」創作了電影音樂,一開始,她並不確定自己的音樂是不是補強了電影的音樂震撼和創作完整,但是克裏斯多菲是位知名詩人,他的電影就極富詩意,他強調「自己的回憶和影像創作基本上就是被音樂的慢板旋律給統制的」,她則是順著故事題材和攝影鏡位的移動,憑著直覺來做曲,等到影片完成之後,她才發現自己和電影的互動關係是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接觸方式。「那是個新的開始,『流浪』帶領我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合作過的導演都給我極大的自由,他們的影像也誘導著我激發出內心最深的感覺。」

卡蘭德若也替導演桑卓普洛斯(Xanthopoulos)的《同志,返鄉快樂》(Happy Homecoming, Comrade)譜寫音樂。

桑卓普洛斯的攝影機就像海潮一樣自由自在地潮起潮落,起伏波動,主題則是帶有暗喻色彩的驚栗故事,電影中有一首主題歌「羅莎之歌」,就是卡蘭德若自己灌唱的,配合著夕陽時分的玫瑰色溫天氣,以及海潮的近景特寫,配合了詩意歌詞,呈現了優雅又另類的音樂氣質,歌詞如下:

我名叫羅莎,

我是靈魂之歌,

飄蕩在屋頂,

卡蘭德若?斂而極富感染力的音符大多取自希臘的民間音樂素材,精緻而毫不做作的配器使這些富於表現力的巴爾幹民謠曲風更加凝重含蓄而深具穿透力,淡淡的悲情、舒暢的節奏,沒有太多的感情渲染?洋溢四射悲?力量,就像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中強烈附載了希臘近代史上的沈重悲?。卡蘭德若用她的音符刻??靈魂深處中的希臘天空、海洋和大地的氣息。“希臘"對她而言不只是一個外在的符號和身份標誌,而是?在與生俱?的氣質。

結語

在卡蘭德若出版的《霧中風景》原聲帶中,有一本厚厚的前言書,詳細介紹著卡蘭德若的創作沿革和作品風貌,是世人認識這位元希臘音樂精靈的最完整資料,在這本前言中,她特別選用了一首詩做終結,也可以讓我們窺見她的靈魂深處:

你在水邊慟哭,低吟著悲歌苦調。

海岸邊的悲哭海豚,也不如你淒涼;

灰藍海面上的海鳥呻吟,也沒有你悲涼。

─西元前二世紀的希臘田園詩人莫斯秋思

慢板和哀歌,構成了卡蘭德若音樂的基調,希臘的樂評家曾經形容說:「卡蘭德若給了我們夢想的機會。」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有深厚的哲學味,他總是用長鏡頭來雕刻時光,來呈現時空的感覺,這種運用長鏡頭所表現出來的時間美感,似乎只有卡蘭德若的音樂捉得住神髓,所以成為安氏電影美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事實上,卡蘭德若通過她的音樂,帶領著我們去探索希臘世界的山海景觀及人心幽微,因為希臘是她的祖國,怎麼也回避不了的宿命,「無論我浪遊何方,希臘總是持續在傷害我。」

隨風搖擺;

後小姊弟與年輕人重逢,流浪的主題再度響起,一種戚愴的滿足感,彷佛是歷盡滄桑的一絲慰藉。年輕人拉著女孩的手跳舞時,原本以搖滾樂為背景的場景突然被哀歌打斷,預示了女孩下一步的動作:她跑著離開年輕人,靜靜的蹲在沙灘用手刻畫著潮來潮往的濕沙地,若有所思。這一段音樂與畫面的非同步處理,使我們預知了女孩情緒的轉變。

我曾試著改變世界,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是從電影還只有一個概念,劇本還不知道在哪里的時候開始,」卡蘭德若說:「安哲羅普洛斯是個很重感覺,卻很少說話的人。所以,明白他的作品的思想根源,就是我很重要的工作,因為我要幫助他傳達出那種言語無法容的感覺。有時候,劇本才剛寫好,我的主旋律也完成了。」

對於卡蘭德若而言,電影配樂應該就是影片中的主要元素,因此她要求從故事大綱開始,就要和導演共同討論劇情,一起完成電影。希臘作家Nikos Triantafillides曾經這樣評論卡蘭德若的音樂成就:「在全長數百尺的影片中,卡蘭德若的音樂呈現出銀幕中未泛出的鮮血,她一貫的音樂表現,將深藏於語言中的精神召喚出來。」

卡蘭德若說:「我和攝影機移動方式的關係,基本上,比我和劇本的關係要重要得多。當然,電影音樂的功能是要來強化劇情,但是電影的意義,往往從劇本上是很難看得出來的。影像和音樂的結合可以傳達出一種語言無法表達的情境。很多時候,你讀劇本的時候,好像什麼也沒有,就像「法初中辱的女人」編劇哈洛品特說的:真正的意義是在言語之外的。我試圖用被劇本、場景、演員和剪接所激發出來的音樂,來達到一種和劇情對位的效果。我要尋找的是一種內在的旋律:我雖然說不清楚怎麼回事,但是我很確定,我是被安哲羅普洛斯連續鏡頭的內在運動給打動的。到了剪接臺上,這些影像更加強了我該如何處理音樂的色彩和律動。」

例如在《霧中風景》中,隨著劇情的鋪陳,音樂也著流動,即使是無聲的場景,仍似有音樂粒子回蕩在空中,一場小女孩被卡車司機強暴的場景,卡車停在公路旁的空地,卡車司機欲求不滿發洩在小女孩身上,來往的車輛呼嘯而過,留下刺耳的噪音,小女孩的童貞無聲的、殘暴的被這個社會奪走了,沒有哀歌、也沒有驚悚片中不諧和音的掙扎,後工業時代的冷漠早已強暴了這個社會殘存的一點點理想與善意。無聲是代表著對著個社會可能存在的一點點理想與善意的絕望。

最後變成一首歌來保全這個夢。

哀怨的女聲吟唱,柔美的旋律,不但成就了讓人難忘的音樂篇章,也就是因為這首歌,促成了希臘名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合作機緣。

卡蘭德若Vs.安哲羅普洛斯

希臘的劇場上有過亞里斯多德,也有亞士奇裏斯,但是希臘電影的代表人物就叫做安哲羅普洛斯。一九九五年,他的《尤利西茲生命方之旅》得到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一九九八年,他以《永恆的一天》得到坎城金棕櫚獎。十六年來,他的電影被譽為是希臘史詩電影,史詩的韻律曲樂都出自女音樂家艾蓮妮 卡蘭德若的心靈。

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也是政治犯的兒子,童年時幾乎不記得父親長成什麼樣子,不知道經常發出政治異聲爸










畫面設計的藝術性之強是我前所未見的,因為除了美還是大場面,光光在視覺效果上就可以算是頂級的作品,劇情沒話說,尤其是最後一場母親哭子的結尾,確實徹底表達了一個悲劇時代,無助老百姓的心聲,當然許多小橋段的設計,對我來說,太矯情,但是好看,這兩者的拿捏還真難,由於他的矯情帶出美麗畫面,所以還是能夠接受....

戰爭真的好長,因為這部戲也好長....呵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