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尋找艾瑞克

◎譯  名 尋找埃裏克/尋找艾瑞克(台)
◎片  名 Looking For Eric
◎年  代 2009
◎國  家 英國/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
◎類  別 劇情/喜劇/運動
◎語  言 英語
◎片  長 112 Mins
◎導  演 肯·羅奇 Ken Loach
◎主  演 斯蒂夫·艾弗茨 Steve Evets ....Eric Bishop
      埃裏克·坎通納 Eric Cantona ....Eric
      馬修·麥克諾提 Matthew McNulty ....Young Eric
      約翰·亨肖 John Henshaw ....Meatballs
      Smug Roberts ....Smug
      斯黛芬妮·白紹普 Stephanie Bishop ....Lily
      傑拉德·基恩斯 Gerard Kearns ....Ryan
      Lucy-Jo Hudson ....Sam
      史蒂凡·古布斯 Stefan Gumbs ....Jess
      Cole Williams ....Daisy
      Dylan Williams ....Daisy
      Laura Ainsworth ....Young Lily
      Max Beesley ....Eric's Father (as Maxton Beesley)
      Kelly Bowland ....Ryan's Girlfriend
      Julie Brown ....Nurse
      Justin Moorhouse ....Spleen
      Des Sharples ....Jack
      Greg Cook ....Monk
      Mick Ferry ....Judge
      Johnny Travis ....Travis
      Steve Marsh ....Zac
      Cleveland Campbell ....Buzz
      Ryan Pope ....Fenner
      

◎簡  介 

描寫一個足球迷的生活。作為英國著名足球教練Eric Cantona的超級粉絲,影片的主角現在瀕臨生活崩潰的邊緣,他決定接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扮成偶像,當一回足球教練。令人驚喜的是,Eric Cantona會在影片中親自出馬。

  郵差埃裏克最近的生活相當不幸,老婆跑了,繼子不聽話,房前的花園裏還停了台混凝土攪拌機,每天吵的不可開交。生活本身已經夠瘋狂的,加上他心底還有個秘密,讓他痛苦不堪,幾近崩潰。他還是想念著莉莉,那個多年前他曾愛過的但又走出他生活的夢中情人。無望的生活一點點吞噬著他的信心,唯一陪伴的只有他的偶像,曾經輝煌一時的球星埃裏克·坎通納。突然有一天,坎通納竟然奇跡般地出現在他面前,為這個可憐的人指引出路,帶領他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影片中,法國著名球星裏克·坎通納出演自己本身的角色,成為一個生活無望的超級球迷的精神導師,讓他走出灰暗的絕望尋找到人生的出路。

一句話評論

球星坎通納的出演無疑很棒,但是肯·羅奇想憑藉這個再次將金棕櫚獎抱回家似乎很困難。 ——《衛報》

一部真正能讓觀眾全身心投入的喜劇片。 ——《Time Out》

有意思且觀察有深度。 ——《英國獨立報》

肯·羅奇為戛納展現了一部非常完美的悲喜交加的電影。 ——《泰晤士報》

非常幽默風趣,然而又帶著那麼點憂傷,這是自然喜劇的最高境界。——《好萊塢報導》

在眾多肯·羅奇的電影中,難懂的口音和主角性格發展都是肯·羅奇隨性的導演風格中的老大難問題,然而在這部電影裏,這些都能時不時給人帶來一些小驚喜。 ——《綜藝雜誌》

幕後製作

幾乎一年一部作品問世的肯·羅奇,暫時擱下深沉的題材和尖銳的社會批判,決定拍攝一部反映小人物生活和理想的電影,不過作為一個馳名國際影壇的知識份子作者導演,拒絕輕鬆地講述,人們總是會從他之前的電影裏瞧出端倪來的。

  近日,73歲高齡的導演肯·羅奇再一次興致勃勃帶著他的新片《尋找埃裏克》來到戛納,希望該片能像三年前也是由他執導的電影《風吹稻浪》一樣,讓他再次贏得金棕櫚獎,享受榮光。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足壇的傳奇人物和一個急需重建生活的普通人之間的故事雖然與球星有關,但卻不是一部足球電影。一向以嚴肅主題著稱的導演肯·羅奇此次一改往日的沉重與嚴肅,將荒誕的喜劇和快樂的悲劇融合在一起,呈現了一部時而淒涼,時而充滿希望的悲喜參雜的輕喜劇,讓人在片中既能看到小人物的辛酸,又能感受到他們努力後的喜悅。

  《尋找埃裏克》依舊將鏡頭對準那些社會底層小人物們的生活,延續他對於身處社會現實中人性的關懷,其電影中的標誌性元素——底層小人物的生活、口音濃重的對話仍然令人印象深刻,不同的是他不再以悲傷作為主基調、不再苦於為這些小人物尋找出路,即使有轉折和障礙,肯·羅奇也完全可以往審視的方向發展,把深度讓位于樂觀和希望,“我希望通過電影讓人們臉上掛著微笑。”對於此次轉型,導演肯·羅奇坦承“這是我所拍攝過的最淘氣的電影”,在他看來,“喜劇是有著快樂結尾的悲劇”,該片悲喜交加的輕喜劇基調正好印證了這句話。

  談到拍攝本片的初衷,肯·羅奇表示沒有埃裏克·坎通納就沒有現在的這部電影,他是本片最大的推動者。“大概是2-3年前坎通納想拍攝一部講述他與球迷關係的電影,通過一個熟悉的製片人接觸以後,因為我和保羅(編劇)都喜歡足球,也知道坎通納是個很了不起的球星,在這點上我們一拍即合就見了面。坎通納談了一些很有趣的想法,還有他和球迷的一個故事,但是要拍成一部電影在對話、人物和情節發展上都太單薄了。但是我們覺得這個領域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嘗試,不僅是因為足球的樂趣和它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明星的想法以及媒體和電視是怎麼樣塑造明星的,大家認為他們都有非常人般的素質。揣摩很久後,編劇保羅·拉弗蒂集合了以上各種元素,寫出了現在的這個劇本。”

  其實導演在最初與坎通納合作的時候還是有少許擔心的,他擔心坎通納會不會是一時的心血來潮,畢竟他曾經是個足球明星,而不是專業的演員。儘管對首次合作有所顧慮,但在電影殺青後,導演對埃裏克·坎通納的表演是讚不絕口,相當滿意,“坎通納是個很有意思的傢伙,非常幽默,在片場和在新聞發佈會上都是一樣引人發笑。他看了幾部我以前拍的電影,覺得我們非常合拍,對重新塑造坎通納的形象非常有興趣。”

  製作人麗蓓嘉·奧布瑞恩則認為肯·羅奇與埃裏克的攜手是必然的,因為前者的低調和後者的高調骨子裏是同樣的精神。“他們都很害羞,不想出風頭,然而又都是眼裏容不得沙子的人。他們對待足球的態度都是相當嚴肅的”。

  埃裏克·坎通納:球壇至影壇的飛越

  繼球星迭戈·馬拉多納(《球王馬拉多納》)和奇內丁·齊達內(《齊達內:21世紀的肖像》)投身影壇後,有著曼聯國王稱號的法國球星埃裏克·坎通納也毅然決然地投身於演藝事業當中。當年31歲的坎通納突然選擇激流勇退選擇退役,從此就開始在電視和電影界發展。他先後參演了法國導演沙蒂裏耶的電影《在原野撒野》、英國大片《伊莉莎白》以及多部小製作電影,卻都反響平平。在2003年的《肥佬警官》中他除了親自出演之外,還出任了該片的監製。

  《尋找埃裏克》中坎通納的扮演者正是他本人,儘管影片中他亮相的機會並不多,卻是全片的點睛人物,他希望《尋找埃裏克》能讓他成功轉型。電影和足球是兩個不同領域的藝術,但是坎通納卻覺得它們也有相似的地方:“有人說在影片中扮演自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我看來,對著鏡頭演戲和在場上踢球沒什麼不同,都是一種表演。只不過在球場上你會遇到對手,而在電影院,你的對手就是你自己。”

  他認為弗格森和導演肯·洛奇都有著很強的人格魅力。坎通納說“我喜愛羅奇影片的真實,就像是紀錄片,喜歡它營造出的讓人想哭又想笑的效果。《底層生活》中酒吧裏女孩在歌唱,她唱的太爛讓你忍不住笑,但同時他們拍出來的場景又讓你想哭。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

  在導演眼中,坎通納是一個很純粹、陽光、尖銳和有思想的人,能跳出比賽看問題,對付記者的那一套更是詼諧幽默。“他能給人很強的存在感,有著其他人少有的強大氣場和超強感召力。我們是通過他在媒體和他經典的海鷗與漁船的哲言瞭解他的”導演曾稱讚作為球員的坎通納,“他擁有著完美的技術和偉大的人格,球迷們能在他的比賽中體會到強烈的個性,正是這種個性極致地展現了足球的魅力。”

  對於未來,坎通納認為自己在法國電影界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除了很少一部分我非常尊敬的偉大演員外,法國電影充滿了太多偽君子和自大狂。”但他並沒有投奔好萊塢的打算。

  一個法國觀眾在看完電影之後這樣評價:“埃裏克非常害怕擲骰子,因為他永遠擲不到6。”

  看點1:

  昔日足壇王者今日轉戰影壇

  坎通納儘管在國家隊無甚建樹,但他在曼聯的職業生涯堪稱輝煌。他幫助曼聯奪得1993、1994、1996和1997年4次英超冠軍。1995年曼聯沒奪冠,那是因為他飛踢水晶宮球迷被停賽。足球,曾經是坎通納的最愛。許多年過去了,坎通納盪氣迴腸的講話猶在耳邊,“我死後,希望能把骨灰撒在老特拉福德。”隨後,這位曼聯“國王”選擇了退役。

  雖然面相兇悍,雖然脾氣暴躁,但在骨子裏,坎通納和許多法國人一樣,充滿了浪漫情懷和文藝細胞。他熱愛繪畫、文學和電影,算得上是個藝術青年。對於電影,坎通納極度熱愛,其實在退役之前,坎通納就已經“觸電”了。1995年1月,坎通納因為飛踹水晶宮球迷導致停賽8個月。當時他處於漫長的禁賽期內,眼看著布萊克本從曼聯手裏搶走了聯賽冠軍,自個兒有勁使不上。於是他就去法國導演沙蒂裏耶的電影《在原野撒野》過了一把癮。此後,坎通納就迷上了電影。

  在退役之後,坎通納雖然努力推廣沙灘足球,但是他一直沒有離開過電影。1998年是坎通納特殊的一年,《穆齊》(Mookie)是他第一部出任主角的電影,法國媒體炒作得非常熱鬧,可惜最終口碑平平。同時他還在英國大片《伊莉莎白》中出演法國公使。由於這部電影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紅大紫,不僅捧紅了凱特·布蘭切特和約瑟夫·費恩斯,同時坎通納的電影才華也被全世界熱愛他的球迷看個清楚。

  2008年,英國著名導演肯·羅奇執導坎通納的傳記《尋找埃裏克》,而左挑右選之下,肯·羅奇發現,讓坎通納演自己是最合適的,於是他敲定了坎通納為男一號。雖然這個角色對於坎通納來說並無太多挑戰性而言,但是憑藉肯·羅奇名氣,他如願躋身戛納電影節這個大舞臺之上。

  看點2:

  金棕櫚得主再次出征戛納

  肯·羅奇曾在2006年憑藉電影《風吹稻浪》曾獲得第59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雖然是英國最重要的知識份子導演,但他在戛納的成績要明顯好於其他電影節,就連英國“奧斯卡”才給了肯·羅奇兩個小獎,而他在戛納獲得的11項大小獎項證明了法國絕對是他的福地。

  1936年6月17日出生在英國沃克郡的肯·羅奇並沒有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屈服在好萊塢的威力之下,他的作品充滿著社會意識的寫實主義風格。他的作品《神秘的備忘錄》(1990)和《石雨》(1993)曾獲得戛納評審團大獎。自1970年起,他有共計14部作品入圍戛納電影節參賽或展映,除了上述影片之外,進入主競賽單元的還包括:《外貌與微笑》(1981)、《土地與自由》(1995)、《我的名字是喬》(1998)、《麵包與玫瑰》(2000)、《甜蜜十六歲》(2002)。另外入圍的還有《小孩與鷹》(1970)、《家庭生活》(1972)等作品。

花絮

·為了讓主演斯蒂夫·艾弗茨真正有驚喜感,製作單位在開機時並沒有邀請坎通納參加,而是在拍戲的時候,讓工作人員把他包在一張毯子裏送到片場。然而導演並沒有把劇中2位埃瑞克首次見面的情景記錄下來。

·有一個情節中坎通納親自吹奏喇叭,歌曲是曼聯球迷為他寫的著名的頌歌“Ooh Aah Cantona”,為此坎通納特地去學習喇叭,電影裏面保留的是他的原聲。

精彩對白

Eric Bishop:Sometimes I forget you're a man。 
郵差埃裏克:有時我會忘了你也只是一個人。
Eric Cantona:I'm not a man, I am Cantona。
埃裏克·坎通納:我不是一個人。我是坎通納。







這是一部相當有內涵的電影,非常具有啟發性,把踢足球當成交朋友的技巧,真的非常非常漂亮的運用,尤其是用在男生的友情,永遠相信你的隊友,你不必獨自面對困難,你有一票好朋友挺你,人生大家都在尋找這位艾瑞克,一個良師益友,一個永遠不離棄你的麻吉,一個有共同興趣共同話題的知己,如何和人知心交往,技巧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這部電影真的非常非常棒,真是難得的超級佳作。非常適合上班族、學生,成年的孩子去看,會很有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