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大吉嶺有限公司

◎譯  名 穿越大吉嶺
◎片  名 The Darjeeling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
◎類  別 冒險/喜劇/劇情
◎語  言 英語
◎片  長 91 Min
◎導  演 韋斯·安德森 Wes Anderson
◎主  演 歐文·威爾遜 Owen Wilson
      亞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詹森·舒瓦茲曼 Jason Schwartzman
      Roman Coppola
      卡蜜拉·拉塞福 Camilla Rutherford
      Amara Karan .....Rita
      Trudy Matthys .....German Lady on the train
      Irfan Khan .....The Father
      比爾·默瑞 Bill Murray .....The Businessman
      安傑麗卡·休斯頓 Anjelica Huston .....Patricia
      娜塔麗·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簡  介 

  三個美國兄弟一年來都沒有跟對方說過話,為了尋找自我以及找到骨肉親情,開始了一場橫穿印度的火車旅行,最終他們又像以往一樣回到了兄弟情誼。但是他們的“精神追求”很快就轉向了其他事情(事情涉及到非處方止痛藥、印度咳嗽糖漿和胡椒噴霧等)。後來,他們發現自己與11個皮箱、一台印表機和覆膜機獨自滯留在沙漠中。此時,一個新的不在計畫內的旅行突然間就開始了。

一句話評論:

即使是以韋斯·安德森的標準來說,影片仍然處處透著一股古怪和微妙的幽默感。——comingsoon網站

影片達到了它的預期目標,但與韋斯·安德森之前的作品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電影之窗》

將人性和幽默完美地混合在一起,韋斯·安德森帶領我們進入一場充滿奇幻且神秘的靈魂之旅。——《馬克沁》

也許是因為韋斯·安德森過於自作聰明了,竟然把種族的差異當成了一個新鮮玩藝,固執地用白人的觀點去看待整個世界。——《電影沙龍》

歐文·威爾森、亞德里安·布洛迪和傑森·施沃茨曼都是兼具了獨特魅力和表演才能的好演員,可是劇本卻限制了他們的發揮空間,只能用一些廉價的笑話勉強支撐這個普通的公路故事。——《紐約每日新聞》

幕後製作:

  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是美國新銳獨立電影導演,這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土生土長、身高6英尺、體重155磅、喜歡穿小碼衣服的年輕人狂熱地喜歡電影。處女作《瓶裝火箭》推出後獲得了小小的成功,隨後安德森便拍攝了個人的第二部作品《都是愛情惹的禍》,這部影片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獲得了許多電影節的大小獎項,同時還被《首映》雜誌評為1998年度最佳電影。韋斯·安德森的作品在色彩斑斕的畫面中蘊藏著細膩濃郁的情感,仿佛一張風情獨具的油畫,讓人耳目一新。《穿越大吉嶺》是他睽違五年的新作品。

  【關於故事】

  導演韋斯·安德森曾經通過一部《青春年少》、在貴族學校的大環境下,記錄了愛情和親情的變遷所引發的快樂與不幸;還在《特倫鮑姆一家》裏聚集了一大家子擁有特異功能的人;當然,也少不了那部探討船艙中的世界的《水中生活》。如今,在這部《穿越大吉嶺》中,安德森又將故事焦點對準在三個日漸疏遠的親兄弟的重新聚首上,而且還選擇了一個最有誘惑力的背景地,一輛正在穿越拉賈斯坦邦沙漠的火車裏……安德森說:“我一直都想製作一部在火車上拍攝的電影,因為它能夠隨著故事的發展而前進。當然,我已經製作過這種移動背景的影片了,就是之前的那部《水中生活》。”

  從電影歷史的早期開始,火車就一直刺激著電影人的創作靈感:1985年,電影工業的開創祖師盧米葉兄弟製作了一部只有50秒鐘長的電影《火車到站》,震撼了所有的觀眾,因為他們以前從沒有看過這種能在自己面前飛奔的畫面;到了1903年,愛德溫·S·鮑特(Edwin S. Porter)製作了他的第一部影片《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從那時起,從充滿了大量詭辯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到處處都是混亂的《一夜狂歡》,火車儼然成了推動所有角色和各種形式旅行的背後助力。

  但是說到火車,韋斯·安德森聯想到的並不只是運動的機器,還包括那些以火車為主要運輸途徑的國家,一個正在迅速發展中的國家跳進安德森的想像中--印度。其實安德森在構思並製作《穿越大吉嶺》之前,從未去過印度,但他卻從一些喜歡的影片當中對那裏相當瞭解並異常著迷了,尤其是看過讓·雷諾阿執導的《河流》後,裏面的故事就發生在印度北部的恒河岸邊……再加上印度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所奉獻出的一系列情感作品,讓安德森對印度的地貌特色浮想聯翩,所以他決定通過自己對這個國家的理解,帶著先苦後甜的敏感情緒,拍攝一部與眾不同的喜劇故事。

  當製作一部影片需要的元素一樣一樣定下來後,韋斯·安德森決定用三個在印度尋找生活答案的美國兄弟作為故事的主線,他表示:“印度+火車+三兄弟,所有我喜歡的電影素材一應俱全,於是我就去問我的朋友傑森·施沃茨曼和羅曼·科波拉(Roman Coppola),看他們是否願意和我一起創作這個劇本……最後,我們還親自去了一趟印度。”

  在去印度之前,韋斯·安德森、傑森·施沃茨曼和羅曼·科波拉是在巴黎的一個臨時住處開始了寫作,施沃茨曼回憶道:“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有點獨特和不可思議,不過我們確實是在法國的小咖啡館裏完成了這個劇本的大部分故事,然後安德森對我們說,‘無論如何,我們都得去印度,否則我們的劇本就是一堆狗屎。’2006年3月,我們打點行囊,一起去印度旅行。”

  確實,劇本中角色的許多靈感,都來自于三位編劇之間亦兄亦友的關係和旅行見聞,羅曼o科波拉說: “我們把這次印度之旅的感受都合併到了劇本當中,到了印度之後,許多有趣的想法就層出不窮地往外冒,若沒有真正到過那裏,你可能永遠都想不到--那些奇妙的時刻真的值得我們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去捕捉。這裏的火車和印度成了影片中的兩個角色,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非常有趣的,比如說,影片開始的時候,印度只能算一個是模糊的背景,因為三位主角雖然已經到了國外,卻仍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當他們最終被迫要面對自己身處的地方時,也就越來越接近他們一直期待的那場旅行了。”

  【在火車上的拍攝】

  去印度之前,韋斯·安德森就決定將會在一輛真正開動的火車上拍攝這部《穿越大吉嶺》,雖然這個想法在邏輯上是不可行的,卻具有非同一般的創造性,製片人莉蒂亞·迪安·皮爾徹( Dean Pilcher)說:“相信大家都知道,正常情況下,如果有人想製作一部發生在火車上的電影,一般都會去攝影棚拍攝火車內的場景。但《穿越大吉嶺》最終打破了這條不成文的規矩,因為安德森實在是太固執了,誰勸都不好使……但我知道這其中需要克服多大的障礙,因為我剛剛在印度製作完《同名同姓》,其中有一天的拍攝工作就是在火車上完成的,所以我知道這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不過,既然韋斯·安德森打定了主意,這種拍攝方法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莉蒂亞·迪安·皮爾徹繼續說:“我們去了一個由西北鐵路管轄的區域,找到那裏的負責人告知了我們的想法。結果他們都嚇傻了,說從來沒有人找他們要10節車廂和一個火車頭,而且還要借用3個月……但我們最終說服了他們,雖然必須得由自己設計火車車廂裏的風格,但我們希望可以擁有一輛能夠在鐵軌上開動、真正且完整的火車,至少能夠在群山環繞的鐵路線上賓士,有好幾次,我都覺得我們的想法太過異想天開,很有可能實現不了,但最終,我們做到了。”

  當電影人們還在為火車的事大傷腦筋時,美工師馬克·弗萊伯格 (Mark Friedberg)就已經開始在圖紙上設計火車的內部風格了,他的任務是重現印度火車最經典的那一個部分,幫助影片完成這場偉大的旅程……弗萊伯格曾在《水中生活》中與韋斯·安德森有過合作,另外,你還會在今年朱麗·太莫執導的《縱橫宇宙》中看到他的設計。

  馬克·弗萊伯格和韋斯·安德森決定以學習印度鐵路的歷史作為開始,然後讓火車穿越拉賈斯坦邦沙漠的過程盡可能真實。他們瞭解到,差不多19世紀的時候,印度的鐵路發生了第一次巨大的轉變,因為那裏的地貌環境實在是過於遼闊了……現在,印度的鐵路系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一支,每天都要運載超過1千5百萬名乘客。

  隨著對印度鐵路越來越熟悉,馬克·弗萊伯格重新將注意力轉回到電影本身,在看了N多電影中對火車的描述之後,弗萊伯格表示:“我決定讓影片中的火車能夠結合東方和西方的設計特色,另外,我還將具有拉賈斯坦邦風格的圖案混合在了其中,包括印度鐵路使用的主要色彩,再加點現代化的時髦風尚……最重要的是,火車裏面的裝飾物全部都是手工製品,非常符合印度的傳統工藝。”

花絮:

·本片的預告片最近正隨著《太陽浩劫》的上映在北美地區播放,影片不僅入選第64屆威尼斯的競賽單元,也將成為今年紐約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在影片中飾演三兄弟的分別是韋斯·安德森、亞德里安·布洛迪和傑森·施沃茨曼,在上部作品中與韋斯·安德森合作愉快的安傑麗卡·休斯頓也會參與演出,韋斯的好朋友比爾·默瑞將在一個鏡頭中客串出演。

·影片的編劇由導演韋斯·安德森、傑森·施沃茨曼和Roman Coppola共同擔任,Roman Coppola看名字就知道是科波拉家族的成員,他是知名才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哥哥,最近也開始轉向幕後了
·娜塔麗·波特曼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個小角色,即傑克的前女友,她來到印度的焦特布爾市,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完成了拍攝,不過她卻在那裏繼續待了10天,以便更好地瞭解這個國家。
·紐約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很棒的劇本,整個故事有一半在火車上發生,很棒的劇本,感覺會悶悶的,結果並不會,三個兄弟出來旅行尋找心靈寄託,過程也不複雜,在人物性格方面導演表現的很細膩,都抓到重點,所以整部片看得反而輕鬆,今年美國有幾部這種描寫手足間情感的矛盾,都很精采,這部片子節奏抓得很漂亮,流暢卻不說教,輕鬆深富內涵,很棒的一部片子..看完會有一種"這就是人生"的感覺.這位導演的作品幾乎百發百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