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創世紀

【片名】Russian Ark
【譯名】俄羅斯方舟
【年代】2002
【導演】Aleksandr Sokurov
【編劇】 Aleksandr Sokurov /Svetlana Proskurina
Anatoli Nikiforov /Boris Khaimsky
【類別】劇情/音樂/戰爭
【語言】俄語

IMDb User Rating: 7.4/10 15,670
★共獲得10獎項15項入圍★...

【簡介】

一個俄國電影製片人剛剛死去,他的靈魂闖進了一座三百多年前巴洛克式的俄國宮殿中,他在此地遇到了一位已死去二百年的法國公爵,兩人一路聊得極為投機。他們一邊交談、一邊穿梭於宮殿裡的每個房間,恣意徜游於不同時空中的藝術、哲學、音樂、文學、政治、文化與歷史的思辯中。

他們品論著俄國的藝術與歷史並悠遊於這段時間航程,不但穿梭了彼得大帝的鼎盛時期、凱瑟琳女皇的輝煌年代和沙皇二世的最後晚餐等不同時空,還參加了末代皇室的一場華麗的宮廷舞會,也親眼目睹了俄羅斯數百年歷史的風雲變化,和皇朝的興盛與沒落。

 但他們卻也因為自身對俄國歷史文化的見解不同,而發生爭執:公爵一貫秉持著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愛恨交織的傳統情感,而電影製片人卻深思和質疑著他的國家的過去與現在…。

關於導演: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是當代俄羅斯影壇最重要的導演,認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繼承人。雖然這樣的比較多少抹煞了一些索科洛夫的個性,但兩者之間確實存在不少相似之處:對長鏡頭的偏好,演員的自然表演,以及對於人類存在的本質問題和精神領域的共同關注。

  索科洛夫1951年生於西伯利亞的鄉村,畢業于高爾基大學歷史系。19歲時就開始擔任助理電視導演。直到1975年,他一直為高爾基電視臺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前往莫斯科進入國立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初露崢嶸,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師的推薦下,他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製片廠內部遭到了消極評價。改革前,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創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進入了國際觀眾的視野。先是他於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處女作《孤獨人類之聲》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此後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續的關注。

  索科洛夫的影片在前蘇聯曾引起極端對立的意見,有人認為他的新電影語言是現代作者電影的又一個高峰,有人則指責他矯揉做作而又生硬地重複西方先鋒派的電影道路。但他在歐美國家是評論界的寵兒。80年代末,電影製作環境相對寬鬆以來,他表現得十分活躍。

  1989年,他將《包法利夫人》創造性地改編成《拯救與保護》,其作品的典型主題和特徵都出現在這部影片中:宗教思想,靈與肉的劇烈鬥爭,對死亡的迷戀,以及細緻的心理物理學。同年推出的《日蝕的日子》則以對人類苦痛尖銳淒涼的刻畫令人心驚。兩部影片都具有極端詩意的影像和對人類境遇苦難一面的執著探索。

  精神上的壓抑與苦悶在他接下來的三部曲《第二次迴圈》、《石頭》、《沉寂歲月》中更為明顯。而1996年的《母親與兒子》(Mother And Son)則成為他迄今最受好評的影片。通過濾光鏡和廣角鏡的使用,索科洛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發揮到了極致。這部幾乎沒有情節的電影以對一位行將就木的母親和其子在她的彌留日子裏生活的描繪,成為導演對生死以及精神問題的象徵性冥思。三年後,索科洛夫延續對 *** 限來臨之前狀態的表現,這就是他的“死亡三部曲”,均以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為主角。《莫洛赫》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自己個性化的觀念將其塑造為“莎士比亞樣式的現代歷史人物”,視線直抵與政權機器相對立的人性深處,該片獲得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去年他參加戛納的《金牛座》則以列寧為主角,將焦點從政治歷史背景移向人物內心世界空虛的黑洞。

  死亡是索科洛夫最感興趣的題材,他迷戀於對人的彌留狀態和對死亡儀式不厭其煩的描寫,通過細膩表現死亡的肉體展示與之相聯繫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軀體上,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孤獨、宿命與傷痛,言語在其面前都顯得多餘。備受磨難的肉體在他的眼中是真理意義的載體。以死亡為背景,索科洛夫的探索始於肉體,終於精神。

  索科洛夫往往以物理的手法展現影像,一個很小的場面可以被無限的放大、拖長、細節化。典型的索科洛夫式的視覺魔術是從靜止或移動速度極其緩慢的超長鏡頭,以及精細的光影設計下凝練出來的詩意和夢幻般氛圍。

俄國大導演 蘇古諾夫(Aleksandr Sokurov)驚世奇作。【創世紀】全片動用超過2000名演員、3個大型管弦樂團,穿越了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的33個房間,足跨俄羅斯四個世紀的歷史,以90分鐘一鏡到底的運鏡方式一次完成。電影片尾更以末代皇室於1913年的最後一場盛大的華爾滋舞會作為結束。導演蘇古諾夫在本片神奇地創作了如油彩般流暢的畫面,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更是有如動態的畫一般的場景流轉。

【創世紀】全片動用超過2000名演員、3個大型管弦樂團,穿越了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的3 3個房間,足跨俄羅斯四個世紀的歷史,以90分鐘一鏡到底的運鏡方式一次完成。電影片尾更以末代皇室於1913年的最後一場盛大的華爾滋舞會作為結束。導演蘇古諾夫在本片神奇地創作了如油彩般流暢的畫面,影片中所呈現出來的更是有如動態的畫一般的場景流轉。






真的很不能相信,這是一鏡到底的電影,我個人最最喜歡的是最後一幕宮廷宴會舞蹈那幕,極至的華麗,好像自己也親身進入那個環境,由主觀鏡頭拍攝的感覺,果然不同凡響,不過前面滿悶的,恐怕要做足功課才能享受他前面要表達的俄國歷史.藝術.文化等相關資訊,難得的好片,要看要有心理準備,前面真的很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